临近岁末,除了年终奖,有一种收入成了近来茶水间热议话题——“心理收入”。正受年关情绪困扰的上班族们,在这段时间若工作上再遇上些额外的烦心事,极易波动的“心理收入”甚至会导致冲动离职。
自从听说了“心理收入”这个词,在淮海路商圈写字楼上班的外企公关林小姐就在微博、微信、MSN上向“无关工作”的朋友抱怨,“最近这段时间太痛苦了”、“心理收入负一万”、“有合适的工作机会赶紧推荐给我”……原来,临近年关,林小姐手头本就有一堆工作要处理,近段时间天天加班已经令她长了好几个口腔溃疡。上个月,她原先的女上司休产假去了,撂下一大摊子事需要收尾,作为资深员工,林小姐免不了出力最多。上周,公司临时指派一名经理暂代林小姐上司的职责,林小姐觉得一下子产生一种“被剥夺感”。本来想着新上司不过代理数月,应不难相处,没想到,这名新来的上司格外挑剔。雪上加霜的是,她还非常喜欢“骂人”,动不动就训斥,令林小姐觉得面上无光,这才出现了“冲动离职”的倾向。
“心理收入”指的是员工个人对企业及其工作本身在心理上的一种感受,具体指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收入水平差异及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奖励与晋升、发展机遇等引起的心理状态变化与心理感受。
职场专家指出,企业在注重调整员工经济性收入的同时,不可低估“心理收入”对员工忠诚度、积极性的作用。增强员工的心理收入满足感,企业应着手从如下几方面考虑:增加精神奖励;注重员工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改善企业内部员工的人际关系;告诉员工发展方向;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等。
文章来源:新闻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