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限购令”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商业地产“翻盘”,尤其是一直处于“非主流”位置的写字楼物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之而来的就是扎堆入市。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商务市场的饱和,因为,“定位准确、规划合理、管理科学、配套智能化”的价值楼宇还实在称不上多。
布局
扎堆入市且区域分布严重不均
近年来,在限购和限贷“双限令”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房企和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素有“风险避风港,资金蓄水池”之称的商务地产。一时间,郑州商务地产市场风生水起、火爆异常。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郑州高铁片区的集中发力,预计2013年郑州写字楼存量将达约400万平方米,按目前郑州80万~100万平方米的年去化速度计算,消化存量就得四至五年光景。
据深圳泰辰提供的数据显示,郑东新区现在售写字楼28个,2013年将入市项目13个,体量约191万平方米,区域内潜在项目至少15个,多集中在高铁片区及龙湖副CBD、龙子湖大学城区域,且多为商务金融用地,总体量约270.89万平方米。
上周末,记者走访时发现,围绕郑州客运东站2公里的范围内,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栋栋在建项目大都是写字楼产品。但销售中心内大多是气氛沉闷,咨询者寥寥。
除了郑东新区外,还主要分布在金水区,如经三路、紫荆山路、农业路等传统商务区,但与东区相比,可谓不成规模。
而区域环境较为成熟的北区、南区和西区则相对缺乏,不少企业不得已选择住宅和一些商住楼进行办公,商务配套、形象和效率更无从谈起。
如此分布造成的结果是,郑东新区已步入“价格战”。据某数据中心统计的5月份办公市场数据显示,同样位于郑东新区,有项目成交金额为每平方米18737元,距其不远的另一项目则为每平方米10383元。
对此,有房企负责人认为这与盲目跟从市场热点不无关系,区域库存高企,势必造成竞争加剧。
文章来源: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