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

写字楼网-ddzxzl-com 深圳写字楼 8 0

  主要创新类指标均位列上海市前列,区域双创指数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约12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件,研发投入强度超5%,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总量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一连串数据背后,是杨浦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今年是杨浦创新发展20周年。20年间,黄兴路上的一家灯泡厂,转型为国内景观照明、智慧城市、AR/VR等领域首屈一指的创新上市企业罗曼照明;...

  主要创新类指标均位列上海市前列,区域双创指数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约12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件,研发投入强度超5%,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总量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一连串数据背后,是杨浦科技创新的不断加速。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今年是杨浦创新发展20周年。20年间,黄兴路上的一家灯泡厂,转型为国内景观照明、智慧城市、AR/VR等领域首屈一指的创新上市企业罗曼照明;中国纺织机械厂改建成为创新园区长阳创谷,300多家双创企业和近十家独角兽企业在此迸发活力;围绕高校打造的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引进了IBM、哔哩哔哩等知名企业,又孵化培育出优刻得、声网等行业翘楚。

  新世纪以来,杨浦区厚植百年高校、百年工业、百年红色根脉、百年市政“四个百年”历史文脉,深化实践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以三区一体化带动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杨浦走出了一条“工业杨浦-知识杨浦-创新杨浦”的蝶变之路,实现从工业基地到创新高地的跨越升级。

  回望来时路,创新的基因已浸润在杨浦的空气中。

  2003年,杨浦拉开由“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进军的大幕。2004年,杨浦在全国率先提出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在区委、区政府“三个舍得”理念指引下,复旦科技园等一批科技和双创载体加快建设,高校人才资源初步转化为区域科技创新人才优势。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2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3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10年,国家科技部命名杨浦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并提出“一条主线、四个着力”的创建要求。自此,杨浦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发展为主线,加快推进创新策源能力建设,科技企业从不足千家增长到6000多家,世界500强地区总部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西门子、德国大陆、IBM、耐克等纷纷入驻,创新要素加速集聚,创新创业生态初见雏形。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4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15年,上海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将杨浦定位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2016年,国务院将杨浦确定为全国17个区域性“双创”示范基地之一。2020年,杨浦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区。2023年,杨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双双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5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6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7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20年风雨兼程,20年难忘岁月。回首杨浦20年来的发展历程,是从积困重重的老工业基地上,咬定创新不放松,走出的一条创新蝶变之路,亲身实践了“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科技创新,包含了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加速,即“从0到10”的全过程。单纯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无法成就一个真正的科创中心。能否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的关键。基础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决定着原始创新的动力和活力,而杨浦始终以前瞻的眼光进行布局和投入。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8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工业区转型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但杨浦有着独特的优势:高校资源丰富。多年来,杨浦持续助推高校学科建设,战略科技力量加快集聚。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进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杨浦共集聚上海市专业技术服务平台26家,创新平台体系不断完善。与复旦大学推进上海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类脑芯片与片上智能系统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建设,与同济大学推进上海数字城市研究院、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综合实验基地,与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分别推进上海财大科技产业创新平台、上海理工理微医工交叉产业化平台等功能型平台及一批校企联合实验室。

  如果说“从0到1”的原始创新是从无到有,难在科研本身的不确定性,那么“从1到10”的科技成果转化,就是突破堵点,难在外部变量的不稳定性。

  近年来,杨浦区探索建立全链条成果转化机制,联合组建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科技园区联合成长基金,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落户在杨浦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服务技术“顶流”、联接成果转化的“关键一环”。在这里,高校的基础研究得到评估、保护,更便捷地进入市场交易;借助上技所的公信力与金融工具,企业也更愿意承接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创新加速。短短几年间,累计进场成果8012项,累计成交金额187.48亿元。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9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为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杨浦创新探索政府财政资金支持早期科研成果转化,加速科技、金融、产业的良性循环。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0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依托复旦大学来研发癌症诊断设备,明格(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继而走向市场惠及广大患者。今年初,明格公司获得杨浦区政府一笔100万元引导资金,为企业持续融资和市场开拓提供了支持。明格公司获得的100万元引导资金,是杨浦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星火燎原”计划中首笔成功落地的引导资金。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1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与通常的政府扶持项目不同,“星火燎原”计划采用政府资助和市场投资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的放矢地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该项目已于上海技术交易所完成资金首笔对外投资鉴证,同时吸纳社会资本投资100万元。

  创新是个“接力赛”,营商环境是量身定制的“补给站”。“政府为重点企业配备‘首席服务员’,能有效促进政企沟通,让‘政策主动找企业’,这对创新种子的孵化和成果的落地至关重要。”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谷雨说。杨浦首创的“首席服务员”“办不成事线上窗口”等新举措,正在全市复制推广。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2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近年来,杨浦坚持“留住企业,就是留住创新动力”,持续在政策、服务、生态上发力,坚持以制度机制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成立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投资发展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从单兵突进向协同作战转变,连续6年制定并实施区优化营商环境1.0-6.0版改革方案,推出544项改革举措,实现从搭框架、建机制、夯基础、育品牌到促集成的迭代升级,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取得积极进展。

  从2014年在全市率先晒出公开行政权力清单,到2020年在全市率先试点全面实行“两个免于提交”,积极推进“证照分离”等改革试点,再到2021年在10个行业领域开展“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政革试点,实现“一证准营”等,政府简政放权改革不断走向纵深,推动发展活力动力持续增强。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3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创新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之源。2022年,在疫情冲击等复杂局面下,杨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76.97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在上海各区排名前列。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创新迎来接踵而至的新高潮,创新的内涵和外延相比于20年前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杨浦的创新企业也纷纷发展到新阶段,及时应变调整更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以来,推动营商环境再升级,杨浦作出“三项承诺”:只要符合高质量发展方向,再好的资源都舍得投入;只要愿意和杨浦共同成长,再长的时间都长情陪伴;只要能为企业排忧解难,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创新发展20周年,在这样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节点,杨浦将如何在新的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把“四高城区”建设蓝图不断转化为创新发展的“实景图”?奔腾的黄浦江,在杨浦区内“画”出两道弯,如同蓄势待发的弓箭。

20年,杨浦走出一条创新蝶变之路 | 迎接十一届区委七次全会-第14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文字/图片:毛信慧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