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力国际发布了《上海物业市场2020年展望》报告。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写字楼市场空置率自2009年之后开始下行,直到2017年,因为新增供应的集中入市,再次冲到19.3%的高位。去年,上海写字楼空置率有所缓解,但到了2019年,这一数值再次爬升至19.3%。
随着互联网金融、联合办公等新兴行业的收缩,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再攀高峰。
近日,高力国际发布了《上海物业市场2020年展望》报告。报告中提供的数据显示,上海写字楼市场空置率自2009年之后开始下行,直到2017年,因为新增供应的集中入市,再次冲到19.3%的高位。去年,上海写字楼空置率有所缓解,但到了2019年,这一数值再次爬升至19.3%。
高力国际研究部副董事江鹏分析,今年上海写字楼需求放缓以及空置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包括宏观经济放缓、金融去杠杆压力仍存、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不确定性,以及去年大量联合办公开出的大量新办公空间吸纳掉部分需求,导致上海整体需求数据阶段性放缓。此外,全年供应量相对较大,使得整体空置率水平有所上升。
如其所言,上海商办市场在2019年确实有一段略显寒意的时光,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科技企业纷纷在向外围板块撤退,市场需求主力联合办公热度大降,“退租潮”席卷了以陆家嘴为代表的高端商务板块。
一位互联网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也告诉时代财经,他们是一家30多人规模的创业型公司,办公地点选在有着“小陆家嘴”之称的世纪大道板块,但因租金压力过大,其在6月中旬将办公地点搬到了前滩。
“我们在小陆家嘴非核心地段租了一间300多平方米的写字楼,那里的租金大约是10元/平方米/天,一年的租金就是一百多万,这对于规模还不大的创业型企业来说压力确实比较大。去年年底我们隔壁的公司退租了,那间办公室半年也没租出去,所以我们也衡量了一下性价比,决定再往外搬一搬。”
不仅如此,曾被资本追捧的联合办公也在今年不断被曝出关店、撤退的消息。经济观察报在一篇报道中提到,今年7月,曾在陆家嘴太平金融大厦一口气吞下两层楼近5500平方米办公空间的联合办公品牌米域,因为租金压力过大,且出租率持续走低,选择了退租关店。
当然,“外迁”和关店的案例只是上海商办市场下行阶段的一个缩影,江鹏认为,从数据上看,需求下降的低点已过,尤其四季度已有较明显的回暖信号,接下来上海商办市场存在回升的概率。
“未来市场租赁交易情绪预计将在贸易紧张局面缓解,对外开放加速、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多元供应带动下而转向活跃。其中,外资企业受政策与市场前景的驱动将寻求扩租;科技业需求将随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发展而提速。同时,供应持续放量的情况必然会使市场竞争加剧,因此预计2020-2021年对于企业而言,将是寻求更具性价比续约条款与选择新办公空间的绝佳机会。”
供应方面,高力国际报告中也指出,由于部分新项目推迟入市,2020年市场将迎来供应高峰,预计整体空置率推升至25.6%,2021年空置率有可能达到27.5%的巅峰。“随着供应的增加,租金将继续下滑,预计未来两年上海写字楼租金同比增速分别为-3.5%及-2.1%。‘以价换量’将成为未来两年租赁市场的主要方向。”
不过,尽管租赁市场并不景气,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上海商办物业仍受喜爱。尤其是外资,今年频频现身交易市场。今年年初,凯德以27.52亿元的价格收购浦发大厦8-19层和21-32层;3月,吉宝资本46亿元收购位于虹口的一方大厦;今年5月,于新加坡上市的新加坡城市发展有限公司斥资收购一处上海的商业资产。
从交易金额占比来看,2019年,上海办公物业的成交金额占比上升,从2018的45%到2019年57%;商业成交金额占比下降了8%,综合体下降了5%。同时自用买家表现活跃,市场份额上升,从2018的13%增长到2019的28%。除此之外,投资者对老旧物业改造、数据中心等资产的投资机会亦保持较高的关注度。
高力国际向投资者做过一个调查,有4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在中国增加投资,44%的受访者选择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我们认为这实际表明超过90%的受访者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保持长期乐观的展望。”
而在中国最受投资者欢迎地区排行榜上,华东地区以57%的比例占据第一位置,华南地区所占比例为26%,华北地区与华西地区比例则分别为14%和3%。细化到城市选择上,上海毫无意外的获得票数第一,占比达到40%。
江鹏坦言,就今年的行情而言,上海的商业物业仍是机构和投资者的首选。“虽然2019年上海大宗投资市场受贸易摩擦引起的不确定性与观望情绪的影响,从交易个数、金额及交易面积来看,成交金额较2018年同比下跌了42%,成交面积下降了48%。但投资者仍然高度关注中国物业投资市场,其中外资的成交金额从2017年到2019年,每年均占到总成交金额的三分之一及以上,2019年外资投资依然稳定,显示出投资者对中国与上海商业物业市场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