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国央企,突然开始发力

写字楼网-ddzxzl-com 深圳写字楼 28 0

  地产国央企,突然开始发力-第1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传统放眼前些年,地产行情好的时候,房企里面很多部门都得到充分重视,比如运营部、信息化/数字化部门。

  这几年,随着行业下行,房企里面各个部门的日子都不好过,其中,像信息化/数字化这类不直接跟业绩挂钩的部门更是首当其冲。

  在一些房企看来,数字化属于锦上添花,可有可无的存在。

  事实并非如此,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数字化对房企来说比以前更为重要。

  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房企都在全力抢收,回款成了生命线。但市场瞬息万变,可能近期出了政策,市场一下子热了起来,过半个月又开始降温。市场变化太快,营销政策跟不上,可能一下子就错失良机。

  数字化建设较为成熟的房企,总部及平台领导通过线上实时更新的数据,能清晰的掌握各个项目的销售情况,第一时间调整资源配置及营销策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这两年不少国央企大力推动内部数字化建设,有的还进一步扩充数字化团队。这对其他同行来说,无疑已形成降维打击。

  地产国央企,突然开始发力-第2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不是数字化系统不好用而是房企数字化跑偏了

  房企规模小的时候,依靠“人治”可以灵活高效的运转,一旦上了规模,没有数字化技术的支撑,很难突破管理的瓶颈。

  近年来,很多地产国央企逆势上行,主营业务在进一步巩固,多元业务也进一步扩张。对他们而言,数字化显然已经不是要不要做的问题,而是怎么做好的问题。

  不过,放眼整个建筑业,无论是作为甲方的开发商,还是乙方的施工单位,数字化建设都比较落后。有研究指出,整个建筑业的数字化程度,几乎与农业处于同一水平线。

  与此同时,房企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有的房企连入门都没,有的却已实现技术赋能业务了。比如这两年,有的房企才刚开始摸索线上销售,有的国央企已经进化到利用AI技术协助卖房,并且取得明显成效。

  数字化,成了房企之间拉开差距的秘密武器。

  不夸张的说,数字化对房企而言已是重要且紧急的事。

  首先,行业变化快,容错率低,房企决策必须做到又快又准。传统依靠表格乃至书面填报的方式收集数据,显然满足不了这个要求。

  其次,过去地产被调侃为“劳动密集型”行业,而当前,组织精简,降本增效已是大势所趋。这有赖于技术改造业务流程,实现管理提效。

  不过,说到降本提效,一些地产人就有话说了。

  据明源君的了解,部分一线人员对于数字化并不太支持。他们认为,数字化会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甚至还可能有“副作用”。比如数据填报,一个部门一个系统,一线需要同时在多个系统填报数据。

  这完全是误解。

  不是数字化不好用,而是有些房企的数字化系统做得不太好用。在数字化过程中,房企容易陷入几个明显误区:

  第一,技术与业务割裂,信息系统变成一个孤岛

  一些房企老总对技术寄予极高的期待,觉得把业务搬到线上,就能解决业务上的全部问题。有的在做系统的时候,根本没想清楚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想要达成的效果是什么,指望技术人员来解决业务问题。结果肯定都是无解。

  还有一些房企高薪从互联网大厂挖来了技术大神,结果对方不懂房地产专业,而房企内部又没人负责梳理业务需求,做出来的系统跟业务两张皮,变成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

  第二,条线管理明显,跨部门拉通阻碍重重

  理论上,IT行业发展到今天,技术上已经非常成熟了,房企想要什么样的管理系统,技术上基本都能实现。

  前几年地产行情好的时候,很多房企都在砸钱做数字化。一些房企开出了极具吸引力的待遇,招徕数字化人才。几年下来,大家发现,这个岗位只是“看起来很美”。

  大家不约而同的认为,这个钱真的不好赚。一是房企管理普遍粗放,很多流程混乱,人治严重;

  其次,由于专业背景差异巨大,技术与业务条线沟通,好比鸡跟鸭讲,你说的他不懂,他说的你不懂。

  再者,房地产条线化管理的特点根深蒂固,横向拉通天然存在障碍。同为开发链条的部门之间都存在严重部门墙,更何况一个对业务不甚熟悉的外行,就想要实现技术与业务融合,谈何容易。

  这就导致,数字化部门的工作很难开展,做出来的系统也不接地气。

  第三,系统不稳定,每隔几年就推倒重来

  这种现象并不少见。有些房企分管数字化的领导变动频繁,每隔几年换一个领导,重新做一套系统,前期的投入全部打水漂。

  也有的房企老板对于数字化的定位不清晰,态度不坚定,一会一个主意,结果折腾了几年却做了个四不像。

  另外,一些房企老板急于求成的心态,也打乱了数字化的节奏,有的信息化阶段都还没完成,就指望系统能为业务赋能。达不到预期,便认为信息化团队没有价值,进而不愿意进一步投入,甚至解散团队,导致前功尽弃。

  事实上,数字化对于房企来说,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有前期的梳理和投入,想要做好数字化基本是不可能的。

  地产国央企,突然开始发力-第3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技术赋能房企管理

  数字化建设需要过三关

  对企业而言,任何内部变革,都是为经营服务的。数字化也不例外。

  数字化的核心目标,也是为经营赋能,提高经营效益、管理效能。数字化所解决的,是人力所无法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房企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数字化对于提高人均效能,降低决策成本方面的作用愈发明显。

  那么,如何让数字化技术在房企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效果?

  1、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数字化才能为业务赋能

  系统不好用,大家第一反应就是骂IT不行。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来,地产数字化部门的尴尬地位。

  其实,数字化系统不好用,往往挈肘在于房企自身的业务及管理水平。

  房企数字化的前提,是业务模式及管理流程的标准化。

  比如成本,如果各个产品系的成本配置没有标准化,什么东西都要走特批,线上系统就很难用起来。

  再如,在很多房企里面,同一个项目叫法还不一样,分期的标准也不一样,一个项目有的分三期,有的分四期,有的分两期,各个部门的叫法也不一样,各个方面都对不上。

  这种情况下,信息化也改变不了流程低效的问题。

  数字化的前提是信息化,信息化的前提是业务标准化。业务流程怎么走,是业务部门决定的,信息化部门负责用代码来实现。

  然而,从现状来看,既懂互联网技术,又懂房地产业务的人才,可以说万里挑一。技术与业务无法拉通,是大部分房企做数字化的一大痛点。

  对此,有房企通过设立协同机制来解决。比如推行双产品经理制,即数字化产品经理和业务产品经理。两人一起负责数字产品,以此来促进技术跟业务绑定,让业务部门纳入信息化系统建设中。

  2、统一的沟通语言,打破各条线间的部门墙

  在房企里面,各条线间信息不对称,数据不统一的现象司空见惯。

  比如对于项目分期,成本、营销和运营部门的定义各不相同,大家的统计数据口径也不一致。

  在实现数字化之前,集团/区域各职能部门要数据的时候,都得找一线收集,效率比较低,而且各自说各话,公司真实的经营情况无从了解,决策者很是头疼。

  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各条线都是基于自身利益出发,关注点不一样。比如说营销关注的是可售货值,运营关注的就是全生命周期货值。

  进行数字化建设,首先要实现技术与业务拉通。其次,还要实现业务条线内部拉通。

  比如营销和运营拉通,大家统一一个口径,签约了多少房子、卖了多少面积、操盘口径有多少等数据,都能归集到运营部门,集团通过整体的现金流排布,知道每个月有没有实现盈亏平衡。

  又如,通过盘点货值以及货值结构,指导下一阶段营销策略的制定,方便进行资金铺排,团队资源分配等。

  对于一线来说,这有助于减轻工作量。

  在过去,由于各部门数据口径不统一,同一个信息往往要填报几次,极大了浪费了一线的时间和精力。

  而统一口径之后,利用信息化系统搭建共享的报表平台,数据一经提交,各个业务条线便能同步获取,不用再重复做无用功,可以减轻一线的工作量。

  目前,在数字化建设相对成熟的房企,已经实现设计、招采、营销、财务等多个系统全面拉通,可以线上自动生成多维度的分析报表,不仅减轻了一线的负担,而且报表更加及时精准,有助于管理层精准高效决策。

  3、别妄想一口吃成胖子,数字化需循序渐进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房企做数字化,不能妄想“一口吃成胖子”。

  房企从信息化到数字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内部业务梳理,完成业务模式及管理流程的标准化建设。

  第二阶段,将业务流程线上化,形成跨部门联通的数据平台和业务系统。

  第三阶段,基于信息化的数据沉淀,以数据驱动决策,赋能业务增长。

  业务发展程度、内部管理水平,对于房企数字化建设进程有着决定性影响。另外,数字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离不开房企领导的支持。从上往下去推动,从下往上去反馈,数字化建设的道路才能走得通。

  这其实也考验管理层的定力,需要从一开始就对数字化建设有坚定的决心,以及长远的目光与规划,避免一会换团队一会换系统,反复做无用功。与此同时,也强调持续迭代、不断升级,始终与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

标签: 房地产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