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购物的盛宴已过,但马云的“商业地产打压论”却激起千层浪,并引来了地产大佬们的吐槽。
今年的“双11”,记者在杭州西溪的淘宝城,见证了天猫创下的350亿元的纪录,也目睹了马云的“商业地产打压论”,其核心是“大家应该多关注数字背后的东西,双11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反思和提升机会,希望借助市场力量,将商业地产打下去”。但是,以任志强为代表的地产商们似乎并不关注“数字背后的东西”,而是直言“300亿元也就是几块地钱”。
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300亿元确实只够买几块地,但这只是一天的成交量,而并非天猫、淘宝的全年成交额,更不是中国电子商业全年的成交额。在跳跃式发展的电商时代,商铺的日子日渐艰难已成事实,这样的现象,在淘宝本部所在地的浙江非常明显,调侃马云的地产大佬们,或是没有看到,或是不愿承认。
很多人的记忆中,一铺养三代,有着“中国女服之都”美誉的杭州四季青服装批发市场尤为如此,但这一切已成老黄历。如今的四季青,虽说知名度依旧,但商铺的价值大不如前,这种改变,源自淘宝卖家们的涌现。
如今,杭州四季青周边写字楼、民宅,聚集着数以万计的淘宝卖家,其中不少是放弃实体店转做电商的。这些看似简单的网店卖家,其实销售并不逊于实体店,部分网店年销售额甚至上亿。试想,如果这些淘宝卖家从线上转入线下实体店,会对杭州的商业地产带来多大的刺激。
四季青的遭遇并非个案,被称“世界超市”的义乌也同样如此。在2007-2008年期间,义乌国际商贸城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商铺使用权,就能卖出上千万,但如今早已不复当年辉煌。
义乌商铺价值失水情况复杂,但电商的影响首当其冲。2012年,义乌小商品城成交额580亿元,而义乌的淘宝卖家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74亿元。可以说,以义乌青岩刘村为代表的“淘宝村”的出现,使得义乌传统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今年9月,义乌国际商贸城四区对续租租金进行调整,招投标商位租金在2011-2012年补助比例的基础上,按2011年补助行业类别的一、二、三档分别再下浮5%、10%、15%。该市场是已经开业达5年之久的成熟市场,熟悉义乌市场的人都清楚,该市场的降租,是电商冲击义乌传统市场的最好案例。
此前,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与马云曾经就“电子商务能否取代传统实体零售”进行辩论,并设下了“1个亿”的赌局: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王健林给马云“1个亿”;如果没到,马云还王健林“1个亿”。谁输谁赢只能拭目以待,但如果王健林现在认输,无疑在自贬万达广场前景。所以,今天的地产大佬们高论,不过是站在自己利益一边罢了。
这些年的地产调控,有人称之为“越调越涨”、“十调九涨”。但必须承认调控带来的抑制作用,因为没有“限购限贷”政策,中国房价恐怕早已不是今天这个价。在一定程度来说,电商对商业地产带来的冲击,就像“限购限贷”政策对楼市的影响,尽管没法量化,但影响客观存在且在不断放大。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