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临空园区功能相对单一,下班以后园区就成为了“空城”。园区入驻企业员工对商务用餐、酒店住宿、公共交通等配套功能需求强烈,需要完善会议中心、商业区以及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因此围绕“总部园区、活力城区、和谐社区”的融合发展方针,进行了“商居办”融合发展。
#从“商居办”融合发展到转型升级
深入推进“商居办”融合发展
当时的临空园区功能相对单一,下班以后园区就成为了“空城”。园区入驻企业员工对商务用餐、酒店住宿、公共交通等配套功能需求强烈,需要完善会议中心、商业区以及体育休闲娱乐设施,因此围绕“总部园区、活力城区、和谐社区”的融合发展方针,进行了“商居办”融合发展。
在商业功能方面,凌空SOHO(现SkyBridgeHQ天会)、弘基休闲广场、建滔底层商业完成建设并逐步开业,淞虹路地铁站周边神州数码商业投入使用,引进了宜家荟聚购物中心项目;商务功能方面,包括虹桥国际会议中心在内的四大会议中心、新长宁的世茂公寓式酒店建成,引进建设了阿纳迪和建滔诺富特两个五星级宾馆;休闲娱乐功能方面,虹桥临空国际影城完成建设,2号公园高尔夫练习场建成并正式对外营业,滑板主题公园、音乐公园和体育公园等体育休闲设施建成或即将建成;交通管理方面,74路公交站进入北临空,开通新泾一路高峰线,解决了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临空园区正在从单一产业园区向城市综合功能区的转型目标阔步前进。
2008年的上海,总部经济理念方兴未艾,仅这一年,新落户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就达40家。临空抓住了机遇,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联合利华、博世中国、科莱恩等国际企业区域总部、研发总部相继落户临空。临空“商居办”融合发展的思路,也在大批海内外高端研发人才、青年白领进驻园区后悄然生根。
“总部经济、虹桥门户”
2016年,长宁区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临空“机场城市、主城片区、商务社区”的新定位,强调园区要大力聚集总部型、功能性、平台型企业,加大高品质总部企业引进和高成长型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形成若干优势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上海虹桥航空服务业创新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长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按照区十次党代会对临空的新定位,临空园区重点围绕长宁三大重点产业,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航空经济、互联网经济、总部经济三大高地态势渐显,人工智能、时尚创意等高端服务业活力迸发,已入驻包括东航系、海航系、春秋系、机场集团系等一批航空龙头企业,陆续引进了京东、爱奇艺等“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知名企业,以北部总部办公片区为主要载体,集聚了联合利华、博世、江森自控等一批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16年底,临空园区被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准设立为国家级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
获批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后,园区范围增加至13.89平方公里,由原虹桥临空经济园区、虹桥商务区机场东片区及机场运营作业区三个部分组成。2019年,根据《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虹桥商务区整建制扩容,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13.89平方公里全域正式纳入虹桥商务区版图。
展望“十四五”,示范区将进一步夯实国际航空枢纽、全球航空企业总部基地、高端临空服务业集聚区、全国公务机运营基地、低碳绿色发展区五大功能定位,围绕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总体目标,加强区域协同合作,助推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综合交通主枢纽三大核心功能落地,着力建设国际商务属性更强的航空枢纽、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的重要承载区、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临空产业新高地、宜商宜居的国际化产城融合区,打造成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