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深圳CBD的多处实验段工程带给市民新理念、新空间和新活力。福中路建起了慢行系统,打开了周边绿地封闭空间,为总部白领和周边市民提供多样化活动的场地。路面各种立杆将9杆合一,交通路口全部实行零高差设计通行。透水透气型自行车道连贯循环,当场浇水,同步渗透。鹏程四路沿路还设置了下沉式绿化带、雨水花园,自然降雨量的50%就地消化。
5月13日下午,福田区多位人大代表组队视察中心区交通设施及空间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实验工地,对多个特色亮点点赞点评。人大代表一路考察感受,为项目献智献策。通过考察部分施工点和听取项目总体规划汇报,代表们对提升工程的设计理念、建设目标、施工管理和项目初步效果表示充分的肯定,认为这是对标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升中心区城市城区竞争力的一项活力工程和民生工程。代表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该项目打造精品工程和示范标杆提出了建设性专业性意见。
应对产业人口承载量扩容需求
按照项目整体规划要求,中心区交通理念和空间环境将系统升级。5.3平方公里范围内,对道路及周边公共空间进行优化设计,道路总长33.5公里。100%的路口及过街实施零高差设计,建设富有亲和力的无障碍街区。鼓励低碳出行,打通福田中心区对内对外27.7公里自行车道。结合地下空间,增设地下步行廊、地面风雨连廊等方式,提供全天候接驳环境。打开封闭绿地空间,为市民提供可达性互动性活动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中央商务区(CBD)的建设高速发展,其中位于福田区的中心区CBD总部经济云集,世界500强、金融总部、创新空间筑起中心区产业发展的创新内核,也是大湾区发展的活力引擎。据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全国CBD地区生产总值榜,福田CBD排名第一。福田中心区约5平方公里的CBD土地空间,其GDP年产值为2622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为14.98%。福田中心区成为全国经济产出最高、单位产值最高的城市CBD。中心区人流物流信息流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环境承载量的扩容需求。
福田区建工署负责人向人大代表介绍了提升方案和试点项目进展。福田区领导在项目前期调研时强调,要落实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城区环境竞争力服务大湾区新发展,通过交通路网提升和空间公共服务做强CBD城市功能,避免城区慢性衰老。中心区交通和空间环境提升工程列入了福田今年的八大攻坚战,即全力打赢城区品质攻坚战,着力提升中心城区的路网承载能力和环境质量。
该提升方案的目标是,建设安全有序的交通系统,优化公共设施使用体验,提高公共空间使用效率,建设便民惠民的智慧城市。提升效果是,打造环境价值最高、便民价值最高、生态价值最高、智慧水平最高的国际化都市CBD,实现环境附加值与产业增加值及市民幸福指数良性融合。
多位人大代表在座谈时提出,此次提升工程要主动对标香港中环、纽约曼哈顿、东京银座等国际一流城区,以空间环境提升优化CBD核心功能,推进空间资源科学配置,推进生态资源复合使用,使福田中心区成为活力永续的大湾区“城市强核”。在实施过程中要着眼于系统化、标准化、协同化,力争中心区空间环境和公共服务来一次大升级、大扩容、大提质。
化解不协调不均衡现象
空间环境质量应随着城市发展升级换代。近年深圳CBD区域交通人口的承载量骤增,特别是大湾区一体化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密集交汇,中心区范围交通设施和空间环境存在慢性老化,功能失衡,粗放管理等现象。城区空间环境与CBD整体发展出现了不协调不均衡不对接的现象。
人大代表提出,要通过此次提升工程化解中心区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城市病和管理病。福田中心区的建设共经历了四大阶段,由于建设时序的不同,部分街道陈旧、损坏情况严重,新旧建成区衔接脱节;从1996年道路建设完成后公建项目分头展开,出现了公共空间建设质量和后续服务多头管理,参差不齐;大数据时代中心区理念面临升级,海绵设施与智慧设施需要补课。
人大代表表示,希望此次提升为20万商务白领、10万居民和150万出行人口带来一个便民亲切的CBD。
参与视察的多名人大代表是来自市政规划、水务规划、项目施工、公交服务等部门的专家和行家,他们以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行业积累为该提升工程提出专业化意见和前瞻性建议。
人大代表朱闻博表示,此次参观的实验段工程,初步体现了通畅、品质、野趣、传承的效果。下沉式绿化带、雨水花园都是贴近自然的野趣。路面铺装色彩不要太杂,要营造出一种宁静享受的城市色调。
人大代表杨勤表示,此次提升工程的设计模式和组织模式体现了整体性和系统性,避免了以往各自为政,多头施工的弊端。只有这种系统化组织有利于整合资源,统筹各方,从机制体制上避免反复施工重复开挖。
人大代表张日强表示,中心区交通提升后力争打造深圳市智慧交通的示范点。这次实验段工程很多亮点,建议组织市民开放日活动,让市民有更多参与感,吸收各方智慧,优化细节。
人大代表胡桂梁表示,要给出租车司机预留足够的临时停靠点,公交道争取有更多港湾式停车站。信息杆要及时推送停车位信息,指引开车族就近找到车位。
人大代表黄干达表示,空间资源要复合利用,地下有轨道交通,地面和公交和自行车,还要建设二层连廊分流客源。路面透水砖铺设要确保经久耐用,要按照施工标准夯实地下基层,确保不塌陷不空鼓。
人大代表张健君表示,封闭绿地打开后可建设一些健身路径和人文特色点。建议在公园绿地建小型蓄水池,可以收集雨水,应对城市洪涝。街道树木植被等要因地制宜,绿化景点要考虑后续管理。
七大理念重塑中心区
与会人大代表倾注热情,围绕本次提升工程的五大建设理念纷纷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人大代表献智献策给项目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带来了智慧、力量和信心。
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更新道路分配结构,调整速度控制,规划骑行路线、扩大步行空间,以此强化福田中心区“公共交通+慢行”的出行模式,实现慢行交通的复兴。
从“高低起伏”到“无障通行”。100%的路口及过街实施零高差设计,全面提升行人体验和对弱势群体的包容,建设富有亲和力的无障碍街区。
从“单一通行”到“多元空间”。合理化增设风雨连廊、公共设施,创造使用方便、值得驻足、值得留恋的空间,打造国际化的体验感街道。
从“封闭空间”到“共享绿地”。打开封闭绿化空间12万平方米,让人可进入可参与,共享式利用中心区现有丰富的绿地资源。
从“过度硬化”到“海绵城市”。通过设计运用透水铺装、蓄水空间、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化解城市内涝和热岛效应。
从“凭经验决策”到“大数据设计”。依托国内领先的城市交通大数据平台,进行中国三大通信运营商、公交及出租车单数据、地铁刷卡数据、共享单车位数据等多元数据分析,开创深圳市大数据分析街区活动并指导精准化功能设计。
从“各部门单打独斗”到“共建共治共享”。打破传统设计中的红线壁垒,协同街道办、物业部门、产权部门、建设部门、残联等各方机构,问题征集、共同商讨;确保项目最大程度上满足各项民生需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示范活力街区。
(原标题:对标大湾区 重塑CBD 黄青山)
文章来源:深圳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