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区成楼宇经济集聚繁荣之地

写字楼网-ddzxzl-com 房地产资讯 153 0

    西湖经济五年蜕变飞跃发展

    回望2007—2011年这五年,杭州西湖区一直扮演着多种角色,她,是创意无限滋生的魅力之区;她,是楼宇经济集聚的繁荣之地;她,是内、外资本竞相逐鹿的天堂;她,是风景秀丽的旅游强区;她,是经济、城乡和生态完美统筹的聚合体……

    过去的五年,全区坚持以调结构、促转型为首要任务,突出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大力发展十大产业,全力构建以总部楼宇经济为支撑,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富有西湖特色的“1+3”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打造“全省文创产业第一区”、“休闲旅游示范区”、“科技创新先导区”、“都市农业精品区”、“楼宇经济集聚区”,让学习、工作、生活在西湖的市民共享全国最美丽城区的建设成果。

    五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服务业增加值翻了一番,区财政总收入2010年(提前一年)实现突破100亿元的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成倍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升,全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均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全区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胜利实现“十二五”发展“开门红”的目标。

    搭平台 显优势 文创产业后劲十足

    2008年,一处本该推倒重建的工业遗产实现了华丽转身,并打上了文化创意的“标签”,它就是之江文化创意园。此后,文化创意产业生机勃发,牢牢扎根在西湖这片热土上。

西湖区成楼宇经济集聚繁荣之地-第1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近年来,西溪创意产业园获评全球文化产业特色园区“创新引领奖”,之江文化创意园成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创意)园作为全国首个艺术创意园区成功挂牌,国际动漫节杭州峰会永久落户之江文化创意园凤凰·创意国际,杭州数字娱乐产业园获得国家软件产业基地拓展区、国家级电子商务基地等荣誉,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创意产业园、画外桐坞文化创意产业园、杭州紫东创意设计产业园三个文创园成立,黄龙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园、467创意联盟、天亿家居创意园等区级文创园初具规模。

    随着平台建设的不断完善,文创产业的优势也不断显现。全区影视产业产量达到杭州市的70%和浙江省的50%以上;约翰·霍金斯、蔡志忠、杨澜和“风赋国际”、“长城影视”等一批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名人名企纷纷入驻;“顺网科技”、“华策影视”和“宋城股份”成功上市,并分别成为全国网吧软件行业、电视剧和旅游演艺业的第一股。

    经过多年努力,文化创意产业在全区GDP增加值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中不断增长。2009年文创产业完成增加值102.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2%,而2011年上半年,文创产业实现增加值67亿元,同比增长15%,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3%,短短两年时间,文创产业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区“第一产业”、“美丽产业”。

    优服务 破难题 楼宇经济折射光芒

    西湖区集中了欧美中心、新湖大厦、嘉华国际、黄龙世纪、公元大厦、世贸中心等数万平方米规模的顶级写字楼群,而这些楼宇也成为一架架名副其实的“垂直印钞机”,向人们演绎着“财富效应”的神奇,折射出钻石般耀眼的光芒。

    目前,全区楼宇入驻率达93%,楼宇税收占全区税收总额的75%。截至11月底,西湖区亿元楼宇已达10幢,千万元楼宇达35幢,楼宇税收连创新高,其中新湖商务大厦一幢楼宇就实现税收超4亿元。在区内35幢重点培育的楼宇中,区内企业贡献税收31.1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30亿元,区内企业平方税收2817元,楼宇税收贡献率达75.2%,税收属地率89%。同时,西湖区还成功培育“文创产业楼”、“中介服务楼”、“电子商务楼”、“家居设计楼”等各具行业特色的专业楼宇,并且正在积极打造“计量检测特色楼”和“生物医药楼”等。

    五年来,通过实施“蓄水池”、“拦水坝”、“引水渠”、“桥隧”等四大工程,深入开展“千名干部走楼访企”、“十进黄龙”等服务活动,西湖区共引进楼宇内企业1万余家,其中包括美国3M、瑞士罗氏、美国雅培等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投资企业52家,德勤、仲量联行等国际四大所五大行,中化集团、雅戈尔集团等38家中国500强企业,莱茵达等4家上市公司,122家央企、国企以及67余家民企总部,楼宇经济的集聚效应不断增强。招引项目的同时,西湖区还每年安排8000万元资金扶持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共兑现各类企业扶持资金6.11亿元。

    跨入21世纪后,资源要素紧张、原材料成本上涨、资金融资困难等不利因素考验着我区的经济发展。2008年,西湖区率先踏上“破冰之旅”,在全国首创“以政府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有效参与”的小企业集合信托债权基金——“平湖秋月”,成为政府资金扶持企业的又一创举。此后,2009年我区又设立区首家小额贷款公司,发行大学生创业“星巢天使”基金,扶持“南都电源”、“顺网科技”、“宋城旅游”、“浙江迪安”等企业成功上市。正是这一系列举措,让企业在经济寒冬中感受到了丝丝温暖。

    引项目 重质量 十大产业势头强劲

    五年来,西湖区坚持内外并举、五外联动,不断推进招商引资在引资总量、引资质量、引资水平等方面再创新高。近五年来,西湖区累计引进内资820亿元,市外资金4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6.6亿美元,招商引资和外经贸工作保持全市前列,内资招商连续五年保持全市第一,外资、外贸、外包、外经多次排名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已引进5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41家,亿元以上企业70家,成功引进海航集团投资的浙江大新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石化油气项目、美国标准普尔500上市公司投资项目等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投资项目,引进浙江方大电力载波通讯研究院及美国专家团队等一批招才引智项目。

    雄厚的经济实力、强劲的经济发展势头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内外资本纷至沓来,思科、IBM、飞利浦、甲骨文等25家世界500强分支机构、50多家跨国公司如择木而栖的凤凰,纷纷将青睐的目光投向西湖区。

    近年来,西湖区大力发展十大产业,不断招引税源型优质项目、产业项目和成熟企业,近五年共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73个,亿元以上项目215个,重点引进成熟性税源企业1673家,到位资金243.75亿元;大力招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金融服务、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十大产业,累计引进十大产业类企业1603家,实现到位资金129.81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区十大产业增加值112.67亿元,同比增长15.3%,占全区GDP比重为47.47%,十大产业增速比GDP和第三产业分别高出3.8和1.9个百分点。[NextPage]

    创特色树品牌旅游经济名列前茅

    来西溪湿地欣赏芦白柿红的秋景,到“天然氧吧”西山森林公园度假游玩,再去外桐坞“风情小镇”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艺术品……这就是西湖区,一个彰显“四养同区”、“四气兼备”、“四宜相容”、“四水共导”、“四龙腾飞”特色的城区。

    五年来,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达2352万人次,2011年,全区休闲旅游经济总收入预计达100亿元,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20%。2010年,西湖区被命名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成功跻身全省旅游经济强区行列。通过几年的努力,西溪湿地成功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累计接待游客1400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4.5亿元;宋城景区被评为全国十佳最具影响力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宋城千古情》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108公里西山游步道全线贯通,成为杭城市民登山又一好去处;西溪花朝节、探梅节、龙舟胜会、西溪火柿节、西溪听芦节、炒茶王大赛等传统节庆活动越来越受群众关注和喜爱;双浦沼虾节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品牌进一步打响,名声显赫;蒋村集市慢生活街区、留下历史文化街区、三墩和文新夜市成为附近居民休闲散步的又一场所。

    抓机遇促合作科技创新提速增效

  2005-2006年度、2007-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实施单位,“国家软件服务业优秀城区”,省、市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全省科技系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太多的荣誉,在这5年里诞生、沉淀和闪耀。

    五年来,全区实现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销售产值从2007年初的59.62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126.13亿元,增幅达111.56%;占规上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从2007年初的38.5%提高到2010年的51.04%,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新增各级高新技术企业168家,新增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新增市级以上研发中心20家;专利申请量、授权量从2007年初的2813、1423件,增加到2010年的6091、4257件,增幅分别为116.53%、199.16%,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已连续5年蝉联全市第一,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连续4年位列全省第一。

    五年来,西湖区以“二带二街三园”为主阵地,重点扶持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深化区校产学研等战略合作,全国首家服务网商——西湖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成功落地,文三路电子信息街成为中国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和中国电子商务之都示范区,杭州电子商务产业园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我区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其快速成长和壮大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相关产业的发展。

    盘资产促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目前,全区已形成以茶文化休闲、休闲渔业、花卉苗木观赏、钱塘江沿江休闲、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为主要形式的休闲观光农业园(点)46个,建成以大清谷和龙坞茶村等为代表的10个省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2010年,全区46家重点休闲观光农业园(点)累计接待游客117万人次,营业收入1.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6%、22.59%,为推动城乡统筹和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最得益的还是农民。据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611元,是2006年末10343元的1.61倍,城乡居民收入比由1.88:1缩小至1.8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有效缓解。

    与此同时,2010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借助城市化带来的机遇,积极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加大股份制改革和完善力度,加快10%留用地规划和建设步伐,119个村社可分配收入突破9亿元,是2006年末的2.16倍,年均增幅21.5%,其中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村社数量达到35个,预计今年村集体可分配收入可以突破10亿元大关。这充分印证了我区“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美好现实。

    五年来,西湖区积极打造都市农业精品区,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个、有机食品认证基地5个、绿色食品基地2个;建成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无公害标准化园区3个、市级都市农业园区10个;3家农业企业通过GMP认证,2家农业企业通过GAP认证,2家农业企业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50多个,其中“农夫山泉”、“御”牌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西湖龙井茶喜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并被评为“中华文化名茶”。

文章来源:西湖网

标签: 产权 建筑 建筑设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