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正面临着城市病集中爆发的挑战:制造成本快速上升,环境资源压力越来越大,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城市转型迫在眉睫。特别是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更是到了经济转型的节骨眼。
总部经济优化了资源配置,能够最大限度释放城市的创新资源效能,增强资源创新能力;发展总部经济能够强力地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第六届中国总部经济高层论坛”上,我国研究总部经济的专家学者、知名总部基地的代表也为正在发展总部经济、即将发展总部经济的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观点
发展总部经济不仅要吸引外部来的资源,也要培育我们自身的资源核心力量,我想这方面对总部经济的发展很有帮助和借鉴意义。
微观层面看或者从企业层面来看,总部经济是一种新的企业组织模式,总部经济能提升企业,跨行业、跨区域,乃至跨国际性资源整合的能力,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为企业壮大规模、提升竞争力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某一个产业来说,它的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所以我们要推动总部经济模式的发展,实际上很重要的就是要推动重点企业的做大做强,抢占行业的制高点。在这个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在发展总部经济中很多地区还都在考虑怎么来吸引国际上的资源,包括各方面的资源,在这当中我们也要避免为了吸引资源,大家就纷纷减税,而且土地不要钱了、返税,这样一种竞争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所以我们要努力培育我们的龙头企业,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做大做强,所以在发展总部经济当中不仅仅是要吸引外部来的资源,也要培育我们自身的资源核心力量,我想这方面对总部经济的发展也很有帮助和借鉴意义。
打造一个真正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没有完全享受同等的待遇,在国民待遇的问题上受到最大歧视或者最不公平待遇的是民营企业。所以这是我们中国今后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这是改善中国市场环境、改善中国积极的国际形象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一个国家的一部分企业没有享受到充分的国民待遇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市场经济地位是不可能得到很好发展的。总部经济聚集区里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也有外资企业,是不同所有制企业,而且是优秀的、不同所有制企业聚集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地方考验我们政府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的政府能不能在阳光和透明情况下对所有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给予完全相同的待遇?我觉得这一条是由于一些知名的企业相对聚集,能够吸引全球的目光或者全国的目光,所以政府在这方面能不能实行国民待遇,实际上是对我们政府服务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验。
所以在搞总部经济的时候,我认为打造一个真正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是总部经济快速发展、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我也希望总部经济各个方面能够有所作为。
目前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格局大致呈现出三个层级。其中大多数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到较高层次;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经走在前列。
在总部经济发展模式下,中心城市将与自身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制造环节转移到其他区域,腾退出大量的空间资源,积极培育和吸引企业总部,重点发展低能耗、高产出的绿色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为城市突破资源、环境、空间等发展瓶颈,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我国总部经济的发展格局大致呈现出三个层级。其中大多数城市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通过为跨国公司进行产品生产制造与加工,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以此逐渐融入到全球总部经济链条;一些中心城市已经开始进入到总部经济发展的较高层次,在国内区域之间进行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环节的空间再配置,以取得国内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由此推动中国总部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还有一些城市中的一批大型企业集团已经走在总部经济发展前列,开始将生产制造环节向海外国家和地区布局,以取得全球资源的更大收益。
经验
总部企业所产生的品牌效应、税收贡献效应、产业成熟效应和连锁投资效应已经成为推动城区经济发展的主体。
越秀区作为全市面积最小的城区,通过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实现了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数十倍经济密度和服务密度,但是我们也看到还存在着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与产业拓展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特别是随着城市发展逐步拉大,如何突破城区资源环境和空间发展瓶颈,提升城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水平,我觉得当前最好、也是最重要的选择,就是在推进发展方式转型中,坚持总部发展战略不动摇。
第一次提出把总部经济与园区经济相结合,第一次实现总部经济的集中建设……北京总部基地为全国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北京总部基地是全国首先提出发布总部经济的区域,新打造的区域是中关村丰台科技园东进西扩战略的重要部分,是实现总部基地全面升级的区域。北京总部基地2010年第一次向外界公开空间范围,提升了北京总部技术发展品质的信心。
建设总部基地是深入实践总部经济发展需要,在城市规划、建筑形态、产业结构、管理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许多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提出把总部经济与园区经济相结合,第一次实现总部经济的集中建设,第一次对园区实施统一规划、承建建设,第一次围绕总部经济提出功能协作区和产业配套区建设的思路,第一次将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实现有机结合,为全国高新区和工业园区的转型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
对话专家
问:总部基地作为空间概念,很多总部经济区的建设背后都有地产开发,怎样处理好城市的运营和地产开发的运营之间的关系?
赵弘:一个城市的运营单纯靠行政资源、财政资金是不可能的,现在必须要通过民营化市场机制,商业资本来推进。商业资本怎么介入?这里面要有微妙的管理办法,精心设计,精细管理,最后才能起到作用。政府不能全包揽,也不能全撒手。企业要考虑自己的增值,拿到地以后开发、招商,招商什么企业进来不管,只要买我的楼就行。但是,买到这个楼的企业他是不是真正实际在这里发展也不一定,他再转手又有可能,最后一层一层就出问题了,所以我看到全国很多城区症结就出现在这里。我觉得永康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就是非常严格的产权限定,这样就使得企业必须在这里去发展,而不是转手倒卖。所以要精心顶层设计,严格引导开发商按照共赢的理念去做。
问:楼宇经济与总部经济之间的关联?
赵弘:楼宇经济这个概念是从香港传过来的。当时的香港面积非常小,土地资源缺乏,叫立体工厂,所以现在到那里还可以看到立体工厂。后来延伸出楼宇经济,这个概念传到上海,上海原来那边刺绣也有发展,所以也叫楼宇经济。这个概念传了一段时间,现在用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看到楼宇仅仅是一个载体,里面有可能是高端的,也有可能是中端或者低端的,卖火车票的也在里面等等。所以总部经济很明确,很明确的是高端,低端就不抓。这样思路清晰,就像我们一个人穿西服是次要的,人是主要的。因此作为政府来讲,我觉得用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或者生产性服务业这个概念,比用楼宇经济要好,而且在实践当中非常混乱。有的地方打着楼宇经济的概念到处盖楼,这样的做法也非常不好,所以建议政府用准确的概念,含糊的概念就不要用了。
文章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