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四个转变”推动产业园区“三大变革” 作者:陈文锋、张银桥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园区作为我国承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和助推器,在增强经济增长动力、建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等方面功不可没。然而,我国产业园区目前创新要素吸附能力不强、配套服务业比较薄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方式较为粗放等问题仍然突出,发展理念、管理方式、兴办模式等方面应加快转变,以推动产业园区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满足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由注重经济功能向注重社会价值转变
做大经济规模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首要任务,其创新属性、生态属性、集约属性等社会价值往往被忽视。综观全球知名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园区社会价值的实现不仅能有力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增强资源吸附力和品牌影响力,充分发挥区域创新、绿色发展、产城融合等方面的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站在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产业园区发展的新起点上,一要释放产业园区创新“溢出效应”。产业园区既要想方设法助力科技创新,更要千方百计自我革新。要充分发挥园区改革试验田的作用,进一步理顺园区与所在行政区、政府职能部门、平台公司的关系。二要释放产业园区绿色“连锁效应”。推动产业园区依据“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念打造产业共生链,构建产业“食物链”。将生态型园区建设作为区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样板,持续提升园区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平。三要释放产业园区品牌磁场效应。以特色化、专业化推动产业园区品牌化建设,将产业园区集群品牌打造成地区拥有完备产业体系、市场充满活力、具备良好营商环境的名片,成为吸引创新资源的有力磁场。四要释放产业园区集约融合效应。要充分利用公共空间,培育引进市场化的新兴产业组织,吸引高知识群体聚集,加强园区内外公共服务设施的无缝对接,推动城市与园区融合共生。
由注重招商引资向注重择商育商转变
过去依靠拼资源、拼优惠政策的招商引资模式、“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招商引资理念和“唯数量论”的招商引资机制,导致许多产业园区陷入土地供应紧张、环保压力加大、发展后劲不足的困境。高质量发展阶段亟待推动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化数量为质量、化资源为财源,增强产业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提升亩产效益,优化招商质量。产业园区要牢固树立“以亩产论英雄”的招商引资理念,设置亩均税收、亩均增加值、亩均能耗、亩均销售收入、亩均排放等评判指标,推动招商引资由“来者不拒”向“精挑细选”转变,让“寸土”产生“寸金”。二是做强首位产业,发展链式招商。产业园区要按照“引上游、接下游、抓龙头、带配套”的发展思路,吃透产业链全景图,建立产业项目信息库、客商库。围绕产业链建设和龙头企业需求,针对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10强定向招商,引入和配套一批关联企业。三是增强内生动力,精心培育企业。产业园区要强化对产业、企业发展趋势的把握,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中,发现并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加速孵化企业成长。
由注重管理为主向注重创新服务转变
当前,产业园区基本上具备特定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企业发展的服务平台和开发建设的运营主体等功能。但“准政府”模式和“区政合一”模式使得产业园区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事实上,在由成本驱动、要素驱动向服务驱动、创新驱动转换阶段,企业和外部投资者对土地、优惠政策的敏感度逐渐下降,对园区服务软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园区要从管理员向服务员转变,以创新服务吸引并留住企业。一是实行定制化服务。产业园区应针对企业发展诉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要素服务包”“人力服务包”“金融服务包”等服务可选包,专门配备客户经理,提供精准服务。二是实行集成化服务。产业园区既要为企业提供弹性云服务、云办公、市场推广等增值服务,也要为企业提供创业孵化、股权投资、公共平台等投资孵化服务,将套餐服务贯穿企业成长全过程。三是实行智慧化服务。产业园区要借力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打造“智慧型园区”,加快建立“网上办、一次办”电子政务平台和“24小时不打烊”的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线上连接、线下经营的企业社群和内外开放、资源整合的产业生态圈。
由注重属地开发向注重开放协同转变
产业园区作为以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和资源高度聚集的工业化载体,封闭型工业孤岛开发已难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的趋势。产业园区一方面必须加强区域间园区的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另一方面必须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是要“引力”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产业园区要加强与沿海地区产业园区的对接,深化资本、技术、人才、管理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飞地园区建设,构建跨区域合作园区或联盟。二是要“合力”做强。产业园区可以谋划园区主导、特许经营的发展思路,树立把园区作为一个实体进行整体开发经营的理念,主动对接在园区开发和运营上有成熟经验的战略投资者,鼓励投资者开发建设相对独立、集中成片的“园中园”。三是要“借力”出海。有条件的产业园区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主动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境外经济合作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引领园区内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收购并购境外研发机构,建设营销中心和研发中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