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外贸压力增大利润缩水,一边是不断上涨的房租。义乌商人楼仲平正在面临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选择:究竟是坚持实业生产吸管,还是干脆出租厂房当“包租公”?
今年以来,随着义乌小商品出口量的快速增长,义乌当地的厂房供不应求;而另一方面,因为成本增加、人民币升值以及贸易壁垒等因素,当地不少中小企业生存压力增大,不少企业老板萌生出“做实业不如当房东”的念想。
好地段厂房紧俏
在义乌市北苑工业区临高速公路的路口,有几个用砖搭起来的数千平米的院子,里面支着一个用钢筋和塑料雨棚做的简易棚。其中一个里面,堆满了成箱的塑料制品。院子里的工人说,因为老板租不到仓库,只能先租这里的露天场地用一下:“就是这几个棚子,一年租金算下来也要几十万。”
北苑工业区距离小商品城仅十几分钟的车程,交通方便,人流量大,是当地最好的工业区之一。因为房源紧张,不少租不到厂房的企业,就只能租一个露天的场地来堆放货品。
随着厂房走俏,北苑工业区的厂房租金也水涨船高。有家企业7月份去找厂房的时候,中介给出的价格在150元/平方米/年左右,这个月去找,每平方米的月租金已经涨到23元,折合年租金276元,涨幅达84%。
工业区三期近八成企业出租厂房
在义乌北苑工业区三期,一家六层楼高的厂区,门口刻厂名的石柱上一片空白,传达室也被改成一家副食品小店,门口还支起一张台球桌。里面的员工说,这个工厂里有七八家单位,一楼和二楼是租给外贸公司做仓库的,楼上是一些纱厂和棉厂。
据当地知情人称,北苑工业区三期的二十多家企业中,还没有出租厂房的仅有梦娜袜业、金绣花边等寥寥几家,近八成的企业都有出租厂房。厂房有没有出租其实很好判断,如果出租掉的,因为里面企业多,往往在门口挂好几块牌子,或者干脆没有厂名,因为难管理,里面的卫生和秩序都会比较乱,传达室也会改成小卖部。
这些出租厂房的企业,有些还留一部分为自己生产所用,有的则干脆卖掉设备,遣散员工,把当年建厂审批来的厂房全部出租,一心做起了“包租公”。
做实业不如出租厂房
义乌市双童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楼仲平最近也在考虑做实业和出租厂房的对比。他说,在双童旁边的十多家企业中,几乎就他们一家没有出租了。前段时间,隔壁“金丝鸟包纱”的老板过来串门,和楼仲平聊起出租厂房的好处:一方面不用考虑成本和管理,同时几乎没有什么风险,另外还不用应酬甚至受气。
双童日用品目前的厂区有四万多平方米,如果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折算,整体厂房出租年收入超过千万元,而作为国内最大的吸管生产商之一,目前双童的年利润也不过六百多万元。
不过楼仲平最终还是放弃了出租厂房的念头。他说,一方面要对企业数百名员工负责,更重要的是,做企业,总会有一点梦想和进取心。
“房东经济”影响义乌制造业
楼仲平认为,目前义乌的“房东经济”已经对制造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企业家的进取心来说:“义乌经济的发展主要靠商贸流通业和制造业,如果制造业都停产把厂房租给经营户当仓库,对义乌的制造业肯定会产生影响。”
事实上,早在2007年,义乌政府部门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据义乌市统计局普查,2005年义乌光房租收入就有50亿元。当时的义乌市委书记吴蔚荣认为,“房东经济”繁荣是件好事,但不能仅限于此,义乌企业家需要坚持敢闯敢创的精神,调整产业结构,掌握价格话语权。
“房东经济”体现了义乌市场的吸引力
义乌市网商协会的相关负责人认为,发展实业才是王道,同时可以带动商贸业和租赁业务。而目前义乌市场上厂房租赁价格提高,一房难求的现象,也说明了实体企业还没有衰退,如果不坚持,租赁市场供过于求,自然厂房的租金就下来了。
另外,义乌当地商贸业的繁荣也刺激了实业和租赁业务的发展。今年6月底,义乌国际生产资料市场奠基。按规划,该项目整体区块规划12.85平方公里,重点推进化工、金属、纳米等16个大类的原辅材料供应和农业机械、仪器仪表、机床工具等13个行业的成套机械装备供应,义乌计划通过商贸业的发展,打造一个国际化的都市。
义乌市企业信用促进会的相关负责人建议,对于房东经济的过热现象,不能完全等待市场自然调整,可以体现政府的干预,例如通过减免不出租厂房企业的税收,增加厂房出租所得收入的纳税等杠杆行为进行调控。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利润相对较薄的制造业转移出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义乌正在从之前的小商品批发市场向“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转变。目前,有82个国家的近2500家境外企业在义乌设立代表处,在市场销售的商品中已有10%左右来自海外,国内其他省份的商品也占据了不小的比例。
因此,义乌出现“房东经济”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自然选择,只要义乌商人能够适应这种从生产制造业向现代商贸服务业的转型,不只甘心做“包租公”,而是找到更多商贸、金融、仓储、物流等服务业的机会,义乌经济的活力就能够持续,产业结构也正好能够借此完成一轮转型升级。
文章来源:都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