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建议打造专业式 链条式智慧园区

写字楼网-ddzxzl-com 宝安区 280 0

  宝安以“三来一补”起家,是深圳的产业大区、人口大区。经过40年的高速发展,土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愈发凸显,产业空间成为宝安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今年,宝安区政协委员王凌云、廖欣、赵鹏等13人提交了《关于打造专业式、链条式智慧园区,助力宝安“智创高地”建设的提案》,建议大力发展专业化、科技化、数字化、智能化产业园区。

深圳宝安建议打造专业式 链条式智慧园区-第1张图片-叠叠租写字楼网

  现状:收租仍是产业园区主要营收方式


  宝安区曾是深圳传统的产业大区,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改造,厂房聚集区逐渐变成产业园区,更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制造基地。


  但委员们认为,宝安区传统园区科技含量不足,转型升级难度大。宝安区在实现传统园区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厂房聚集区以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加工为主,虽已建立起新兴产业的集群,但依然处于“微笑曲线”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产业发展新动能不足。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资源利用不足,也极大地限制了园区转型升级的范围和力度。


  “园区重数量轻质量,‘空心化’和‘同质化’严重”,委员们指出,许多园区主导产业均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行业为主,在产业结构上大同小异,园区产业类型较为综合,缺少旗帜鲜明的专业产业特色。同时,部分园区没有找准区域经济优势定位,园区品牌不强、缺乏龙头骨干、企业产品质量不高、产出效益偏低、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以及独特的商业运营模式。


  通过实地考察,委员们还发现,宝安的园区存在重收益轻服务,园区招商难度增加的问题。在宝安区的产业园区中,只有极少数是由园区产权方自主投资运营,大多数是由第三方公司运营管理,因此租赁成为大部分产业园区的营收方式。


  据了解,目前宝安区创新园区租金收入占比80%左右,仅少数园区非租金收入比超过40%,部分孵化平台盈利能力不足、管理混乱、人才短缺。不少园区将所有研发精力都用于开拓项目、争取补助、招收租金,导致无序竞争,配套的金融、研发、营销、广告等外围服务业发展滞后,缺乏可持续的人才教育机构和完整培训体系,从而导致产业园招商难、空心化和泡沫化严重等。


  而在人才供应上,园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劳动力面临重新接受系统培训提升。园区缺乏了解政策与申报的人才,缺乏了解产业和擅长园区运营的人才,缺乏拥有丰富新兴园区管理经验的人才,原有劳动力急需通过系统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以适应产业园区的升级改造。


  建议:构建“产业+创新+金融+人才”发展生态体系


  面对这些问题,委员们指出,宝安要在发展新兴产业园区的整体部署上,做好规划设计和产业定位,在综合服务上提升核心竞争力,聚合全方位力量,打造示范性基地典范,着力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融合的高端产业载体,成为真正能够适应中国高端智能制造业需要的新型产业空间。


  对此,委员们指出,要打造专业式、链条式智慧园区。积极协调各方资源,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领域合作,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及产业生态体系,通过应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信息技术规划、设计、建造和运营园区内基础设施,改善生产、生活质量和品质。


  同时,不断打造园区智慧产业生态链,实现产业规模效应,带动区域智慧产业发展。依托典型制造业企业和工业互联网供给资源池服务商,打造工业互联网行业标杆示范案例项目,形成一批具有示范价值的典型经验、具有推广价值的解决方案和具有引领价值的新模式新业态。


  “激活园区、企业的自身盈利能力,提升园区专业服务能力都很有必要”,委员们提到,要继续推进“产业+创新+金融+人才”产业发展综合生态体系的构建,整合孵化器的管理优势及政府的资金优势,撬动、激活园区的金融服务板块。改变传统园区主要依赖土地收入的盈利模式,提供产业技术性服务、产业发展性服务、生活配套性服务、园区运营型服务等增值服务,构建产业投资,资本运作,委托经营等盈利模式,带动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委员们建议,一方面,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成果的收益权,加快推行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推动产学研一体化,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另一方面,协助企业着力引进一批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的智能型、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同时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培养高新技术、信息通信、制造、加工、能源、环保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

  (原标题:建议打造专业式 链条式智慧园区 见习记者:苏国锐)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标签: 产权 土地 商业 工程机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